泵軸的校直方法
軸頸的錐度與橢圓度不大于軸徑的1/2000。但最大不得超過0.05mm,且表面不得有傷痕,軸彎曲超過允許值可采用機械法或加熱法進行校直。
冷直法
(1)利用手搖螺旋壓力機校直
軸徑較小及彎曲較大時,可采用此法。首先將軸放在三角缺口塊內架住,或放在機床上利用頂針頂住軸的兩端,然后將軸彎曲的凸面頂點朝上。用螺旋壓力機壓住凸起頂點,向下頂壓,直到軸校直為止。
(2)利用捻棒敲打校直
軸徑較大及彎曲較小時,可以采用此法。這個方法是利用捻棒來冷打軸的彎曲凹面,使軸在此處表面延伸而較直。捻棒應由硬度低于泵軸硬度的材料制成,或在硬度高的材料上鑲銅套,捻棒的邊緣必須有園角。
在直軸時,將軸的凹面朝上,并支持住最大彎曲的凸面頂點。在兩端用拉緊裝置向下加壓,然后利用1-2公斤重的錘子敲打捻棒,使軸的凹面材料受敲打而延伸。捻打時,先自最低凹面中央進行敲打,逐漸移向兩側,并沿圓周三分之一的弧面上進行,但越往中央敲打密度應當越大。
軸的校直量與敲打次數(shù)通常成正比。注意最初敲打時,軸校直較快,以后較慢。敲打時應注意掌握捻棒,勿損傷軸的表面。
(3)用螺旋千斤頂較直
當軸的彎曲量不大時(為軸長的1%以下),可以在冷態(tài)下用螺旋千斤頂較直。在矯直時,考慮到軸的回彈,要過矯一些,才能保證矯正后的軸比較正直。這種方法的精度可達到每米0.05-0.15毫米。
(4)用鋼絲繩矯直
局部加熱法
將彎曲的凸面朝上,在周圍用石棉布包扎,然后用噴燈或氣焊急熱。加熱溫度約比材料臨界溫度低100℃左右。急熱后,由于金屬產生塑性變形,使其表面長度縮短,在冷卻后雖有所拉伸,但已不能恢復原始狀態(tài)了,從而造成與原始彎曲方向相反的反彎曲,使凸面平坦而達到直軸目的。如在凹面加溫火助其熱脹伸長,則效果更好。
加熱方法,應勻速、等距(距軸面20毫米左右),從中心向外旋出,然后由外向中心旋入,以保持溫度均勻。
加熱面積與形狀用軸向開口(軸向長而徑向短)方法加熱,使徑向方位溫度均勻,使軸不易產生扭曲。而用徑向開口(徑向長而軸向短)方法加熱時,直軸效果顯著。
校直時,先將軸平放在兩支承上,使彎曲部分凸面向上,并在軸的最大彎曲處用濕石棉布包扎。此石棉布軸向開口0.15d×0.2d或徑向開口0.35d×0.2d(d為軸的直徑)的長方形口,然后在開口處用氧乙炔焰加熱3-5分鐘(采用強力焊炬,并且使氧氣壓力增至4-5大氣壓),溫度達到500-600℃后,用干燥的石棉布覆蓋受熱處,保溫10-15分鐘,最后用壓縮空氣吹,使之迅速冷卻。軸的彎曲變化情況可由百分表測量。一次未能校直可以重復進行,校直后,軸應在加熱處進行低溫退火,即將軸轉動并緩慢的加熱至300-350℃,在此溫度下保持一小時以上,然后用石棉布包扎加熱處,使它緩慢地冷卻到50-70℃,這樣就可以消除內應力。
軸在校直過程中的變化量與軸本身的材料性能有關。加熱時,軸端的彎曲撓度逐漸增大到最大,這是由于凸部加熱后金屬膨脹所至。冷卻后,軸端的彎曲撓度逐漸減小到最小,這是由于凸部迅速冷卻金屬纖維縮短的結果。
內應力松弛法
原理是因為金屬材料有松弛特性,即零件在高溫下應力下降的同時,零件的彈性變形量減少而塑性變形量的比重增加,這時若加上一定方向的載荷,便可控制它的變形方向與大小。當解除載荷后,由于它以塑性變形為主,所以回彈很少,從而達到直軸的目的。加熱的工具多用感應線圈,直軸后也應進行退火處理。此法多用于大軸上。
機械加熱直軸法
預先將軸固定,凸面朝上,然后用外加載荷將彎曲軸向下壓,在凸面造成壓縮應力,然后再在凹面處加熱,亦可直軸。此法僅適用于彎曲度較小的軸。